栏目导航
太行山守墓人郭海波:十余年背回20多具无名遗骸想让每位英雄有归属
文章出处:bob体育网址 人气:548 发表时间:2025-09-04 19:18:20
在山西省黎城县孔家峧村村西头纪念广场旁,一座座崭新的无名烈士墓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
出资修缮烈士陵墓的是一名短视频博主,工程耗时22天,8月竣工。他将过程拍摄成了视频,希望让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土地,走入全国人民的视野,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守墓人郭海波的故事。
据央视军事,山西是我国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。郭海波的曾祖父郭建仁曾担任孔家峧村村干部和医生,为八路军管账、治病疗伤。郭建仁多次给郭家子孙讲,有的八路军战士在山上牺牲后来不及转移,就葬于大山里悬崖峭壁的石缝中,这让郭海波萌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——寻找八路军烈士的遗骸为他们好好安葬。
十余年间,郭海波深入大山,仔细探查悬崖峭壁,发现了二十余具遗骸。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这二十余具无名遗骸都安放在孔家峧村的陵园内,相关红色历史挖掘考究和遗骸鉴定工作正在进行。
“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,但我还是想每位英雄能不能寻找自我的家,寻找自我的名字。”郭海波说。
9月2日,九派新闻记者从黎城县县城出发,沿着乡间公路来到孔家峧村村口。蜿蜒的小路上,一户外墙为土黄色的老院子映入眼帘,这里是郭海波的祖宅,如今已被改造成八路军红色记忆展览馆分馆。
院内房屋仍保留着旧式的风格,灰墙木窗。在最里间的卧室,玻璃罩保护着泛黄文献,郭海波曾祖父亲手记录了八路军各个机关粮食、被服的收支情况。
郭海波今年51岁,脸庞黝黑,额头眼角皱纹纵横。说起八路军烈士时,他的眼底里带着光。他介绍,小时候他就听爷爷讲当年八路军杀鬼子的故事,这在他的内心埋下“红色的种子”,也成为他寻找烈士遗骸的原因之一。
太行山地势险峻。据央视军事,其最大坡度可达70度,山路难行且荆棘丛生。十余年来,郭海波一共从山里背下二十余具遗骸。他说,后来经相关专家鉴定,这些遗骸中,年龄最小的仅有13岁,最大的也不过四五十岁。
这些遗骸大多不完整,“要么只剩下头,要么只剩下身子”。各个部位的遗骸散落在不同范围内,他也不敢随意拼凑。
一把镰刀、一个布袋或纸箱,再背上几包干粮,这就是郭海波进山前全部的行囊。镰刀用来砍掉挡路的荆棘,布袋和纸箱用来装找到的遗骨,饿了他就啃几口干粮充饥。从家出发时,他一般会先骑一段摩托车,再徒步进山。
这些年,他翻越了数百座山头,查看了上千处石缝。有时下坡没留神,被荆棘绊住,人一摔就容易崴脚,他也记不清自己受了多少次伤。
从上山到下山,郭海波几乎要花一整天的时间。他记得,有一次他走了很远的路,到了八路军烈士可能活动过的区域搜查,最终空手而归,晚上十点多才到家。
问及如何确认八路军遗骸所在位置,他说,每次进山前,都会先走访村里的老人,循着老人口中的记忆,再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,在脑海中慢慢勾勒出一张八路军烈士遗骨分布图。
八路军遗骸周边常会有砖头、石板,活着的战士会在上面写或刻下牺牲者的名字与部队番号,若战斗紧迫,牺牲的战士会被就近掩埋,地面会留下一个个小土包,这些都是寻找骸骨的关键线索。
烈士遗骸有时藏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间,位置极为刁钻。即便找到,也因岁月侵蚀,难寻身份信息,只能看到一些残破的布料。
有一具遗骸让他印象非常深刻,那名烈士脚上,还穿着一双草鞋。一想到在这乱石密布、草木锋利的山路上,烈士竟仅凭这样一双草鞋行军作战,郭海波便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独自寻找难免吃力,郭海波不是没想过找个人帮忙,可是他的经济条件难以支付对方工资,另外山路实在难行,他也不愿让别人冒着风险跟自己进山。
随着时间推移,遗骸愈发难寻,进山数次、耗时好几年都一无所获。每次的无功而返却没有磨灭他的信念,他内心总期待“也许能有点奇迹发生”。
听到这话,他总是笑一笑,或许这种情怀来自儿时的启蒙。在祖屋里,还是孩童的他就经常听爷爷讲述八路军战士守卫家乡的故事。在他小学二年级时,还有几位曾在他家暂住过的老战士来家中拜访。“我很开心,牵着他们就一路上家里来。”郭海波笑着说。
郭海波第一次捡到遗骸,是在2009年的秋天。当时他陪村里老人上山,无意中发现了一块人骨,“很长很大,一看就不是动物的骨头。”郭海波说。正当他纳闷时,同行的老人指出“这就是老兵的尸骨”。
听到这话,郭海波觉得“特别辛酸”,“从小爷爷就给我讲八路军住在我家,给咱们种过地、收过麦。我就下了决心,这个事我必须做。”
但那时他的爷爷已经去世,他一时没什么头绪,只能向村里的老人打听。到了2012年,他发现遗骨的数量慢慢的变少,能找到的个头也慢慢变得小,他下定心思,要把遗骨背下山,免得风吹雨淋,或被动物叼走。
一开始,他将遗骸捡回后放在自家仓库里,当时大约两三具遗骸,他单独包装,有的用口袋装着,有的用纸箱。他没跟妻女主动提起过此事,但六七天后,妻子还是发现了。妻子问他,房里那口袋里装的啥,他心里边“咯噔”一下,便坦白。
妻子知道后有些不悦,一是搁家里边害怕,二是不合当地风俗。村里有人去世,发丧都不回家,而是在外边搭个灵棚。他寻思妻子说得在理,便把遗骸转移至屋外的地里,萝卜窖里。但他心里明白,这也只是暂时的。
郭海波的事迹逐渐被外界知晓,当地多个有关部门也为此事给予支持和帮助。经村里老人们商议,仍将这些无名遗骸留在村子附近,“方便大家有空去看看、烧烧纸。”有关部门还划出一块专用地,村里也修起了专门的道路。
一个出乎郭海波意料的事是,修缮道路,意味着将会侵占部分沿路村民的耕地。原本他还担心会有扯皮,怀着忐忑的心情同对方商量时,村民、社区的人给他的答复都是,“这事该怎么去办就怎么办,我们全力支持你。”
在他的牵头下,那一段时间,全村上至70多岁的老人,下至20出头的年轻人都参与到修缮陵园一事中,这也让他至今仍觉感动,“当时我没想到会这么顺利。”
褪去“守墓人”这一层身份,生活中,郭海波也是一名丈夫,和两个女孩的父亲。
郭海波以务农为生,妻子有时看着丈夫天天在家待着,也会催促他和其他人一样,上外地打份工,多赚点钱补贴家用。大女儿考上一所专科院校,但他掏不出学费,准备作罢,劝孩子出去找份工作。好在有博主关注到此事,捐钱资助孩子上学,这才让父女关系有所缓和。
“对家人,我是心里有亏欠的。”他坦称,两个孩子都要念书,直到现在,他还欠着村里陵园施工队几万块钱。
回想起十余年前,那个做决定的自己,郭海波依然不后悔,“当时我就什么都没考虑,硬着头皮干,如果考虑了,可能到现在都做不下来。”
他不愿想太多,习惯“遇到什么事,就解决什么事”。睡觉的时候,如果自己什么都不想,他能很快入睡。但凡想一点家里边或外边的事,郭海波就睡不着了,“完全睡不着了”。
其实,妻子的埋怨,他看在眼里,但又实在割舍不下青山上的忠骨。尤其这几年,慢慢的变多老人去世,寻人的线索一根根断掉,郭海波担心,有些人,会被永远遗忘。
他经历过这样的懊恼。此前,他和一位在北京的老聊天时,发现对方说的一些细节和自己之前寻到的一具无名遗骸有些相似,他便想找关键人去核对细节,但遗憾的是,这位关键人已去世,无从核对。“这个人的信息可能很难再找到了”,郭海波叹了一口气。
郭海波觉得,假如时间倒流,回到十余年前,自己还是会作出同样的决定,他的心情始终和第一次看到遗骸一样,“当时看到那个情况,就感觉是一生的追求,就希望他们能全部回来。”
他顿了顿,神情严肃认真,眼中仍泛着红血丝,一字一字地说,“他们是英雄。”
声明:此文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做处理。邮箱地址:/p>
举报评论2
大象新闻记者 李玮9月2日,“小黑妮”通过社交平台宣布,将和自己的男友结婚。9月4日,小黑妮告诉大象新闻记者,婚礼将在9月17日举行,按照当地风俗习惯,婚宴先在男方家里举办,9月18日,女方回门,会在女方家里再办婚宴。
9月4日,青海省纪委监委通报近期查处的4起违规吃喝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,这中间还包括海南州贵德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原局长马林圃。通报称,2023年至2025年,马林圃借安全检查、节日慰问、组织活动等时机,多次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组织的聚餐饮酒,接受干部职员为本人举办的任职周年宴请。
南部战区深夜发声:时刻保持高度戒备,任何搅局南海、制造热点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
“与历史为敌者,和屠杀者同罪” 曾在直播中称别忘记南京大屠杀的NHK前中国籍员工最新发文
原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张某某因间谍罪、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死缓,国安部披露:与外国政府女官员成情人,生下2个私生子,私存5200份文件资料,绝密59份 机密848份 秘密541份(央视新闻)
近日,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奎勒河镇村民、宗芳饭店经营者徐瑞梅向民生周刊杂志社赠送锦旗,上面写着“关注民生解民忧 情系百姓办实事”,以感谢杂志社的调查报道帮助她解决了拖欠20多年的饭费问题。
西乌素图村民中心2025年9月2日,第16届阿卡汗建筑奖揭晓,7个来自亚洲、非洲和中东的项目获奖。自1977年创立以来,这一奖项关注的不只是建筑的形态,而是如何在复杂现实里改善人居环境,被誉为“全球最具社会维度的建筑奖”。这一奖项总奖金为100万美元,由获奖项目共同分享。
为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效果,持续营造严的氛围,现将近期查处的4起违规吃喝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通报如下。省总工会原党组书记、副主席陈志忠违规吃喝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。
直到它出问题,才发现代价极高。比起“吃饭”这件事,更隐蔽、更日常的生活小习惯,才是胰腺健康的真正威胁。
- 上一个: 卖测温枪欺诈被抓 男人缩进不到一米长的纸箱里妄图逃掉
- 下一个: 免费视频 MBA智库